这个是拍出来的效果。因为后面的灯泡是橘黄色的,所以我利用闪光灯滤光片打了橘色的光,一方面呼应现场光线,一方面也让模特看起来更立体一点。
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把后面的橘色滤光片装到装了伞式无影罩的闪光灯中,让前面的闪光灯发出橘色光,让后面的闪光灯发白光。但如此一来,必须要对前面的人像肤色进行白平衡修正,于是手动将白平衡设置为3100K,这样就可以得到正常的肤色。但此时后面的光线就偏蓝了,而且后面是裸灯,前面装了伞式无影罩的闪光灯又多装了一片滤光片,因此前后闪光灯的输出差距会拉得更大,大家可以很轻易从照片中看出差异。
焦距135m m_ 1/50s_ 光圈f /2.5_ I S O400_ 手动模式_ 3100K
焦距135mm_1/80s_光圈f/1.8_ISO1600_手动模式_5000K
当然,靠大光圈、高I S O与慢速快门硬拍也是可以的,只是成功率会低一点,而且模特的肤色容易受现场光颜色的影响。将光圈开到最大拍摄,通常背景中的圆点会有点像橄榄球的形状,看起来并不美,而且往往会显得背景很乱。
以上是我在同一组闪光灯的布置下,改变取景高度与位置后拍摄的结果。不要让闪光灯出现在画面中,拍摄结果就如同图1。让闪光灯出现在画面边上,拍摄结果就如同图2。一般来说,白天是不会这样拍的,但是晚上可以考虑这样拍,因为晚上人造光源的位置就随便设置,不需要像白天那样要考虑太阳的位置。图3则是让闪光灯切到画面的边上,形成一些耀光。我在这里放了3张照片,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固定闪光灯的位置后,拍摄者一样可以利用地形与构图的高低远近来控制闪光灯对拍摄结果的影响。
焦距60mm_1/50s_光圈f/4.0_ISO800_手动模式_303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