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荒漠草原 于 2014-12-13 16:12 编辑
匾额作者简介(摘自【百度百科】):
方观承(1698~1768年),字遐谷,号问亭,一号宜田,安徽桐城人。雍正九年,被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选为谋士,后经举荐,任内阁中书。乾隆二年,担任军机章京,转吏部郎中。历任直隶清河道台、直隶按察使、直隶布政使、直隶总督。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卒,年七十一,谥恪敏,入祀贤良祠。著宜《述本堂诗集》、《御题棉花图》、《问亭集》。
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直隶(今河北)天津人。其曾祖父、祖父在河南为官居,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今卫辉市)府城曹营街寓所。 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一文一武,互为同道;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深谋远虑,颇得袁世凯的器重;但他又能与袁保持距离,进退有度,在袁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起用他为国务卿[1] 。 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1] 。他“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召开“议和会议”[1] 。1922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1] 。辞掉总统职务后,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伪职。 1939年6月5日,徐世昌病故,年85岁[2] ,先寄葬于天津桃园村原英国公墓,后同夫人一起归葬于河南省辉县市百泉镇苏门山下。6月8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徐世昌下褒奖令,以颂扬其爱国忠心[2] 。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安阳袁林的墓碑“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打字系徐世昌的手笔。工于山水松竹,如《石门山临图帖》等。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如《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3] 。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杨士骧(1860-1909),原籍安徽泗州(今江苏盱眙)人。其祖杨殿邦于道光26年(1846 年)来淮任漕运总督,咸丰3年(1852年)卸任后,于淮安南门更楼东购置一宅院(今袜厂),遂定居淮安。其父鸿弼,“婴末疾不仕”,幼年即有残疾,把一生的精力均用在培养子女上,“生子八人,其五登甲乙科”。士骧少年时,祖、父相继去世,家道中落,生活日益困窘,但士骧兄弟读书则益加勤奋。他16岁成了秀才,光绪12年(1886年)中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授编修,从此步入仕途。 杨士骧为官,“以干练称于时”,从翰林院外放直隶通永道,不久升为按察使,又迁江西布政使。短短十余年时间,他春风得意,成为清廷的高级官吏。
王树常(1885.9.11_1960.4.8)。奉天(今辽宁)辽中人,字霆午。1919年回国。曾任北洋政府参谋本部科长、黑龙江督军参谋长、镇威上将军公署总参谋兼军长。1927年后任张学良部第十军军长、国民党政府军令厅厅长、黑龙江省政府委员。1930年任河北省政府主席。1932年后任天津卫戍司令。1935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后长期寓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