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摄影艺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甫草堂专题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350

帖子

317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7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12:4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ccd7788 于 2015-10-26 12:49 编辑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漫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他在这时期写的诗只有二十几首流传下来,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望岳》便写在这个时期。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结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长安时期: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天宝十四载冬,杜甫探视寄居在奉先的妻子,写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深情,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社会上尖锐的矛盾,又描绘了“入门闻号□,幼子饥已卒”的家庭景况,这是他十载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标志着唐朝盛世最后的总结。这时期流传下来的诗约一百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漂泊西南时期:从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宝应二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乐的高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457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首席记者

Rank: 8Rank: 8

积分
54600

活跃版主人气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5-10-26 19:46:5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
本人业余时间涉足汽车行业,拥有海量汽车资源,以惊喜价服务会员。电话:158379389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350

帖子

317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76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09:07:54 | 只看该作者
你下边怎么有广告出来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旅游摄影艺术网 ( 豫ICP备14000022号-1 )

GMT+8, 2024-6-1 23:45 , Processed in 0.0754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