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摄影艺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都欢迎你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350

帖子

317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7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09:0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也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成都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市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283.86平方公里。辖9区4市6县,总人口1257.9万。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别称“蓉城”、“锦城”,简称“蓉”、“成”。成都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土地资源】成都市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土地类型多样。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按土壤类型可分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等11类;按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可分为耕地、园林地、牧草地等8类。二是平原面积比重大,达4971.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1%,远远高于全国占12%和四川省占2.54%的水平;丘陵面积占27.6%,山地面积占32.3%。三是土地垦殖指数高。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气候温和,灌溉方便,可利用面积的比重可达94.2%,全市平均土地垦殖指数达38.22%,其中平原地区高达6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10.4%和四川省11.5%的水平。
  【水资源】成都市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04.7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58亿立方米,过境水184.17亿立方米,基本上能满足成都市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用水的需要。主要特点:一是河网密度大。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河网密度高达1.22公里/平方公里;加上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库、塘、堰、渠星罗棋布。2004年有效灌溉面积达34.5万公顷; 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61.5万千瓦。二是水质优良。成都地处长江流域上游,河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潜流和融雪组成,在流入成都平原之前,河道主要在高山峡谷之间,受人为污染极小,因而水质格外优良,绝大部分指标都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的要求。
  【生物资源】成都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仅动、植物资源就有11纲、200科、764属、30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2682种,特有和珍稀植物有银杏、珙桐、黄心树、香果树等;主要脊椎动物237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牛羚等;中药材860多种,川芎、川郁金、乌梅、黄连等蜚声中外。
  【矿产资源】成都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一是种类繁多,目前已探明的有铁、钛、钒、铜、铅、锌、铝、金、银、锶、稀土等金属矿产以及钙芒销、蛇纹石、石膏、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煤、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资源60多种。二是分布相对集中。全市有大小矿产地400余处,多属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煤炭探明储量1.46亿吨,主要集中在西部边沿山区的彭州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和大邑县;天然气探明储量16.77亿立方米,远景储量为42.21亿立方米,主要集中于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和金堂一带;钙芒硝储量全国第一,高达98.62亿吨,主要集中于新津县和双流县;多种金属矿产资源则相对集中于彭州市。三是共生矿多。
  【旅游资源】成都市名胜古迹蜚声中外,加上自然风光绮丽多姿,因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并具有鲜明的成都特色。一是人文景观多。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72处,具有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价值高的特点。全市19个区(市)县,都有自己特有的人文景观。其中,尤以二王庙、文君井、武侯祠、杜甫草堂、文殊院、宝光寺、王建墓、蜀僖王陵以及古蜀文化——金沙遗址等最具特色;观音寺的壁画、塑像和花置寺的摩岩造像等也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更是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二是自然景观全。成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景、洞景、水景、生景、气景俱全。其中山景具有高、险、奇、秀、幽的特色,如有“天下幽”的青城山、雄奇多姿的九峰山、奇峰挺拔的雾中山、景色秀美的玉垒山等;水景中有汹涌湍急的溪流、清澈明亮的水潭、飞珠溅玉的瀑布、秀美如画的湖泊、千姿百态的泉眼等等。生景中,有少见的桂花林、箭竹林、杜鹃林等植物群落和大熊猫、小熊猫、蝴蝶群等珍稀动物。丰富多彩的成都气景中,有壮观的日出、多变的云海、神奇的佛光、奇特的“神灯”和玄幂的“阴阳界”等等。三是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现已形成以成都市区为核心的、组合不同、风格各异的都江堰、青城山、宝光寺等8个国家、省、市级风景片区和西岭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池国家级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四是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成都正处在由剑门蜀道、九寨沟、成都、峨眉山、长江三峡等旅游胜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和由北京、西安、成都、昆明、桂林、广州等旅游中心组成的全国旅游环的联结点上,还是内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
  【市名由来】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行政区划】
新中国建立后,成都市行政辖区几经调整,面积由29.9平方公里扩大到1.21万平方公里。1952年撤销成都县,部分划归成都市郊区。1953年后,相继建立了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和一个区级办事处(黄田坝)。1976年将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入成都市管辖。1983年5月,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温江地区10个县并入成都市。199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进行区划调整,五区划为七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原新都县、温江县撤县设区,形成今天9区4市(县级市)6县的格局,即: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
  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
  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
  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
  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
  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
  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地理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64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平原面积占36.4%,丘陵面积占30.4%,山区面积占33.2%。平原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降0.3%。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气候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457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首席记者

Rank: 8Rank: 8

积分
54600

活跃版主人气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5-10-24 10:11:2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本人业余时间涉足汽车行业,拥有海量汽车资源,以惊喜价服务会员。电话:158379389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旅游摄影艺术网 ( 豫ICP备14000022号-1 )

GMT+8, 2024-6-30 03:19 , Processed in 0.0712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